最近日本最常見到的國內頭條應該就是關於吉兆的剩菜風波了
吉兆在日本是號稱第一的高級料理店
經常在各國高官元首光臨日本時被指定為國宴招待料理
日本國內更是被視為一生必吃一次的名店
不僅名人作家在各種媒體上加持也是各政治人物企業家舉辦聚餐的首選
更有公司行號把一年一度的尾牙交給吉兆來表現慰勞員工的誠意
*吉兆自創辦人以後的關係企業包括:
1. 創辦人長男繼承本吉兆 2. 長女與長女婿為東京吉兆 3. 次女與次女婿為京都吉兆 4. 三女與三女婿為船場吉兆 4. 四女與四女婿為神戶吉兆
* 依吉兆的客源作程度上的歸類大概有幾種:
1. 日本政要 2. 各國高官元首 3. 大企業老闆及其重要客戶 4. 大企業員工尾牙 5. 名人 (包括導演、藝人、文學家等等) 6. 拼命存錢總算去成一次的普通鄉民 7. 打著高級團名號的旅行團
2007 年,船場吉兆即發生過假牛事件,使用佐賀牛與鹿兒島牛等較低級肉品來充當高級但馬牛肉料理,事件爆發之後船場吉兆老闆娘一度態度強硬之後才舉行記者會公開道歉。
今 2008 年初,又爆發更嚴重的剩菜風波,舉凡吉兆關係企業都有回收客人剩菜重新料理出菜的嫌疑,其中以船場吉兆確定被員工舉發而鬧上檯面,關於回收剩菜提供給其他客人食用的細節皆有詳細的舉證,回收主要項目包括生魚片、鹽烤魚、八幡卷、天婦羅甚至調味用醬油與芥茉等等。
吉兆剩菜風波在日本造成極大的震撼,而吉兆系統一開始所做的解釋為 "回收是一種不浪費的美德",進而引起輿論撻伐,畢竟吉兆有過甜點過期的不良紀錄,硬要用 "不浪費" 當理由也凹不過去。許多曾經公開稱讚吉兆的名人們現在都是灰頭土臉下不了台,在網路美食部落格中極力稱讚吉兆的網民們也都紛紛將吉兆圖片與討論移除 ...。
為什麼特地要來說吉兆呢?因為自吉兆醜聞以來,觀察自今實在有幾點感想要抒發。
第一、所謂的美食究竟是用怎樣的感官去判定?
俺一直很好奇,在船場吉兆老闆娘坦承一二十年下來回收剩菜是該店的習慣之前,所有人對吉兆都是讚不絕口,政治名人們為吉兆背書,甚至有作家為了吉兆四姊妹寫了一本赫赫有名的小說 "細雪",市井小民們冒著站在吉兆門前被老闆娘冷眼對待的風險也要吃完拍照放上部落格以示眾人。無人不說美味的吉兆,在眾多讚美的發言中偶而看到一兩篇批評的文章,人氣度也是墜入谷底無人共鳴。
神奇的是船場吉兆醜聞爆出後,網路輿論間對吉兆料理存疑的文章紛紛而出,越來越多人坦承當初吃著吉兆料理時並不覺得美味,排盤也不賞心悅目,老闆娘的嘴臉令人卻步,非常後悔說出稱讚吉兆的任何形容甚至願意接受網民嘲笑作為反省。說自己瞎了眼的不在少數,怪自己舌頭壞去的更不在話下。所謂的味蕾也會成為受愚弄的目標嗎?
可愛的是,以上是俺看過日本新聞、討論區、部落格等等所觀察到的日本網民想法與態度。
第二、接下來要說說台灣了,咱們就是資訊缺乏不求甚解的一群,至今仍受到高級團號召來去吃吉兆的不知可愛還可悲的老百姓。
說資訊缺乏,媒體是一大功臣,照理說以台民對吉兆的嚮往程度來說,吉兆對台灣的影響匪淺,不知為何新聞度方面是曇花一現隨風而去。反正台民也不在乎吃一頓貴到爆的噴嗎?
說不求甚解,這幾天看過了日本與台灣對吉兆事件的討論區,覺得實在有明顯的不同。也許說日本網民對吉兆是前後態度 180 太過現實,但至少也承認自己的愚昧無知願意反省。反觀少數台民,尤其是曾經光臨吉兆並在美食部落格中寫的波瀾壯闊洋洋灑灑的,仍然在 "無知" 的情況下對質疑吉兆的其他台民盡力反駁,充滿惱羞成怒的意味,著實無言。如果對本身所捍衛的理念事物一無所知,為何不先做好功課?
所謂的功課,至少也是從吉兆這個企業了解起。
- 方法一,請上維基百科輸入 "吉兆",可以了解吉兆歷史與事件概略
- 方法二,到 "吉兆" 自家網頁看清楚所謂的吉兆關係企業,別再說 "不知道,XX吉兆跟船場吉兆無關吧不同公司"
- 方法三,Youtube 上輸入 "吉兆",連道歉的記者會都能瞧瞧。
請勿以看不懂日文作為捍衛無知的理由之一,光挑內容中的漢字也可略知七八九。
吉兆所造就的頂級料理神話,也許就如同國王新衣的手法,但神話被拆穿的時候,群眾可以選擇看清事實或是繼續欺騙自己,値得思考一番。
此篇純粹是看了各種吉兆效應討論後的感想,與特定網頁或網民無關,請勿挑位入座。
今天,關於吉兆的最新新聞,船場吉兆關門大吉,吉兆變凶兆,請鄉民知悉。